香港家私协会

香港家私协会,中国家具协会,香港家私协会官方网站,香港家私,香港家协,深圳家协,广东家协,家具行业协会,家协,协会,家具协会,家具,家居,香港协会,深圳家私协会,国际家私装饰业,香港家私网,香港家具网

红星美凯龙如何消化吉盛伟邦是个问题?

行业分析  

第一财经日报消息:近日,红星美凯龙公布了对吉盛伟邦的收编计划,看似水到渠成的背后则暗藏风险,资金链、消化难题以及家具卖场生态转型压力,则成为摆在红星美凯龙面前的三道坎。

红星美凯龙是吞下吉盛伟邦

资金考验

昨日,红星美凯龙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本次收购的价格不低于20亿元,并且都将使用企业的自有资金。

那么,该公司的资金状况如何呢?根据红星美凯龙近期公布的2013年度第二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公司2012年合并营业收入58.8亿元,同比下滑3.4%,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9.2%。与此同时,红星美凯龙的负债却在逐年上升,2011和2012年末其负债合计各达169.16亿元和183.7亿元,同比上升8.6%。

而另据红星美凯龙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该公司负债合计已达205.32亿元。

对此,红星美凯龙方面解释称,该公司经营正常、财务健康,且现金流充沛,利息保障倍数较高,具有较强偿债能力。“全部使用自有资金说明公司资金链仍运作正常,并无压力。”该公司方面称。

中投顾问高级顾问刘建修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称,红星美凯龙此次以现金全资收购吉盛伟邦,或许是为了不让吉盛伟邦的原高层参股,保持自身股权独立性,“从长远角度考虑,暂时利益受损也要以这种方式收购吉盛伟邦”。

事实上,红星美凯龙近年来的投资和扩张动作不断。根据公开资料,红星美凯龙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投资兴建的大型城市综合体本月正式开工,总投资达120亿元。该综合体预计集家居、百货于一体,号称是红星美凯龙在中原地区投资额度最高、业态功能最全的一个大型商业城(600306,股吧)市综合体。

另外,红星美凯龙此前还在四川省广元市与另一家投资公司共同投资约40亿元,兴建包括购物中心、星级酒店、高级公寓、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红星美凯龙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

除去城市综合体的项目不一而足,红星美凯龙还在继续拓展大型家居卖场。从2010年至今,其卖场数量从60余家攀升至125家,正在向“2020年全国门店数达到200家”的目标迈进。

投资机构和连续发债,则是支撑红星美凯龙扩张模式的底气。

2006年,国际私募投资基金美国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Pincus,下称“华平投资”)向红星美凯龙投资近2亿美元。2010年,华平投资、中信产业基金、复星集团、渤海产业基金等4家风投又联合向红星美凯龙注资26亿元人民币。至此,红星美凯龙获得的投资已近40亿元。

2012年,红星美凯龙又先后两次宣布发票据,融资规模合计为15亿元。

消化难题

将吉盛伟邦“吞下”后,摆在红星美凯龙面前的则是消化考验了。

红星美凯龙方面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收购完成后,红星美凯龙将继续保留“吉盛伟邦”品牌,推进双品牌战略,并将采取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立体化的品牌体系,实现两大品牌资源的优势整合和更全面的消费者覆盖。

但一位家具品牌商负责人对本报记者称,虽然吉盛伟邦的定位与红星美凯龙相比稍高一些,但红星美凯龙近年来无论是选址、装修还是引入品牌商也呈现越来越高端的趋势,因此区隔并不明显,再加之红星美凯龙还有将建材商引入吉盛伟邦国际家具村的计划,二者的相似程度还会上升。

中国建材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秦占学告诉本报记者,收购完成后,由于双方在规模体量上的差距,红星美凯龙的品牌占据绝对强势的地位,而吉盛伟邦则有可能面临一定的“被边缘化”的风险。

宜华木业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刘伟宏也对记者说,双品牌运作方式的最大困难在于协同管理,“既能激发企业内部竞争又能避免同质化竞争,要通过相似的产品和渠道来做还是很有挑战的”。

对此,刘建修表示,在整合吉盛伟邦的资源方面,红星美凯龙应该首先对两个品牌进行正确定位,进行差异化发展、防止同质化竞争,对于渠道而言也应以便利、低成本为原则,优化红星美凯龙之前的渠道布局,对重复、低效渠道进行清查,此外还应在企业文化、管理合作方面下功夫。

船大难调头

目前国内家居卖场几乎是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和其他品牌卖场几分天下的局面。

无论从125家店的数量还是销售规模上来看,红星美凯龙无疑都是排名第一的行业大佬,本次收购完成后,其体量还在进一步扩大。

而居然之家也以遍及全国的76家店紧随其后,并在今年收编了此前破产的东方家园的部分门店。

对于这些“大鱼吃小鱼”的案例和行业规模不断集中的趋势,业内人士均表示“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当然有利”,但多位受访人也都指出,卖场不仅要扩大规模、占领市场,而且要从根本上积极转型、改进商业模式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一位地板企业的高管对《第一财经日报》称,目前整个家居建材行业都在受到电商的冲击,很多大型家居卖场经营惨淡,“一线城市的一些家居卖场,常态销售仅有20%,供应商要靠自己在外面做活动才能保持不亏损”。

上述家具品牌负责人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除此之外,精装房的大众化也开始使建材品牌商进驻家居卖场的热情逐年下降。刘伟宏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目前宜华木业工装业务的比重已占业务总量的近40%,圣象集团企划部总经理陈治华此前也称,该公司房地产装修业务的年增长率达15%,占比不断攀升。

消费低迷、招商下滑,在这样的情势下,传统家居卖场“坐地收租”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品牌商们正在积极寻求其他出路,或向原材料、装修装饰等上下游产业延伸,或积极拓展线上渠道,极力稳定现有业务。

以红星美凯龙为例,其2012年上线了电商平台“红美商城”(已改名为“星易家”),还成立了“家倍得”装潢中心进军下游的建筑装饰行业。2013年底,居然之家也正式推出了自有电商网站“居然在线”。

“行业集中度提高意味着产品品质的提升和行业的成熟,但越是体量庞大,越是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这一点上国内的大型家居卖场仍处于摸索阶段,谁先转型成功就能占得先机。”上述品牌商表示。